久穿高跟鞋会增加患精神分裂几率
中国鞋网8月17日讯 穿高跟鞋作为一种能够让女性显得挺拔优雅的手段,得到了全世界女性的认可。但是一个正常人每天平均大约要行走8000步,而行走时足部所承受的压力约等于自己的体重,跑步时更达到体重的3至4倍。人的一生大约要走11万公里的路,多半还是走在坚硬的路面上。 那么穿穿高跟鞋就有着很多的害处,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高跟鞋竟然有可能也是患精神分裂症的“罪魁祸首”。
高跟鞋发展风雨六百年历史
早在15 世纪初期高跟鞋开始出现,但只算得上是鞋跟稍高的设计,方便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但高跟鞋并非一下子就在平地上冒起3寸高,它的高度是16世纪时开始,逐渐逐渐与日俱增的。高跟鞋最初于法国面世,当时男性最早穿用,女人还未开始穿高跟鞋。
到了16 世纪末高跟鞋才成为贵族的时尚玩意,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来更具自信及权威,因此要鞋匠为他的鞋装上4 吋高的鞋跟,并把跟部漆成红色以示其尊贵身份。到了17 世纪高跟鞋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
中世纪时,由于人口稠密,街上时有人屎马粪,于是高跟鞋又有实用价值,让脚掌离地虽区区数寸,也好像令人浑身清洁得多。 到了17世纪中叶,真正意义上的高跟鞋才面世。
高跟鞋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术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状,即跟部自鞋底开始收窄,到底部再扩大。鞋跟后来虽可发展成笔直,却依然欠缺线条美。直至50 年代的钢钉技术改革了高跟鞋,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现今女士又爱又恨的尖细鞋跟。当年玛丽莲梦露因穿上由 Salvatore Ferragamo 设计的金属细跟高跟鞋令她一举成名,难怪她曾说:“虽然我不知道谁最先发明了高跟,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高跟鞋给我的事业有极大的帮助。”
久穿高跟增加患精神分裂几率
年轻女孩大都喜欢穿高跟鞋,且为了使自己的脚看起来小一些,还爱买小号鞋穿,这样一来,脚可受苦了。而脚被称为第二心脏,对全身的血液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心脏流出的血液通过走路等足部运动,又被返送到心脏。
人体的脊椎是在前倾30°的骨盆上,由约30个堆得如积木般不稳定的骨骼组成的。脊椎由下至上又分别被称为腰椎、胸椎、颈椎。鞋跟过高则使人体重心过分前移,身体的重量过多地移到前脚掌,使脚趾受挤压影响血液循环;行走时会改变正常体态,腰部过分挺直,臀部凸出,还会加大骨盆的前倾度。
粗高跟鞋也并不健康
美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表明,即使是使人感到舒适的粗跟高跟鞋,长时间穿同样会对人的膝关节造成伤害,而且这种伤害的严重性与穿细跟高跟鞋几乎相同。
由于长时间穿细高跟鞋的感觉实在有些难受,爱美的女性们就青睐起粗高跟鞋,因为它的稳定性比细高跟鞋好得多,即使整天穿也没有不适的感觉。不过,舒服只是表面现象,穿着者在不知不觉中经受着鞋的高跟给膝关节带来的伤害。
美国哈佛医学院物理治疗和康复学教授凯西·克里根日前在英国医学刊物上撰文指出,经过测试显示,穿细跟鞋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指数为26,而穿粗跟鞋时为22。但由于粗跟鞋的穿着时间一般较长,因此它对膝关节实际造成的压力并不小,而膝部压力过大是导致关节炎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高跟鞋高度公式
你最多能穿多高的高跟鞋,才会在摇曳生姿地招摇过市的同时,不必担心随时摔个跟头或一会儿便脚趾痛得要死?英国物理学协会的研究人员最近给出了1个公式:h=Qⅹ(12+3s/8).
公式中的h代表以cm为单位的高跟鞋的最大高度。Q代表社会因素,它的值或为0,或为1,由高跟鞋是否会让你显得高挑、穿高跟鞋的历史长短、高跟鞋的价格、高跟鞋的是否时髦以及此前是否饮酒等因素通过综合计算得出。S则代表鞋号。
通过这个公式,研究人员计算出了电视剧《性与城市》中凯丽所应穿的高跟鞋的鞋跟高度:当她清醒的时候,穿一双12.5cm高的高跟鞋绝无问题,但在喝了6杯鸡尾酒后,她的鞋跟高度绝对不应该超过2cm。(祁仁)
而最近瑞典的一名科学家佳尔弗伦森马克经过研究后表示表示,穿高跟鞋容易造成人精神的紊乱,高跟鞋会使得人的小腿变得紧张,而穿平常的鞋子却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穿高跟鞋会使人的小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而阻止多巴胺(一种有助于缓解脑神经的物质)的分泌。 长时间穿高跟鞋的社会现象能够较好的解释为什么西方社会女性群体中患精神分裂症者几率较高的现象。
-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了
-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
- 1穿这种鞋上班的年轻人,你惹不起
- 2抛弃你的高跟鞋吧,现最流行的是“
- 3脱掉老爹鞋吧!今秋流行穿“德训鞋
- 4国庆出游,去了上海才发现:老爹鞋
- 5羽绒服+鲨鱼裤+老爹鞋:秋冬流行搭
- 6秋季时尚潮流:平头鞋取代小白鞋,
- 7今年火了一双平底鞋,叫“德训鞋”
- 8今年不流行运动鞋了,“平头鞋+阔腿
- 9秋天别再只顾上半身,用对牛仔裤+小
- 10入秋之后才发现:会穿的女人都爱“
